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
请大家打开讲义第107页,己二,答相随性遍以释相违性难。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,我们要抓住一个根本的思想,那就是要破妄显真。整个楞严三昧的修学,就是要我们破除一切虚妄的相状,而开显真实的心性。这个重点,在修学方面有两个次第:第一个,就是你要安住下来。我不知道,当你内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,你习惯性是安住在外相,还是安住在内心。这个相状,本经说它有两个过失:第一,它在时间上是生灭变化的,如果你安住在相上,你会觉得有一种不安稳性。你看我们很多初学者,刚开始来的时候,你就知道这个人情绪变化很大,高兴的时候很高兴,痛苦的时候很痛苦。这个人没有真正安住,他的心还是在外境上活动,没有找到家,这个人没有回家的。你看一个老参的特色,他的心比较平静。外境是动态的,但是他的心已经收摄,慢慢收回来。就是说,外境基本上是生灭变化的,是不安稳的。外相的第二个过失,它在空间上是不圆满的。执着一个外相,我们就失掉了其他的东西。所以,不管你做再大的善事,只要你执着一个相,你就很难使令你的整个功德达到圆满的境界。所以,在修学的过程当中,你的心跟任何的相状接触,记得不要安住在相上,要回光返照,安住在你这一念明了的心性上,你只是借这个相来修心而已。所以,我们在修首楞严王三昧,首先你要做的就是向内安住。这是第一个,安住的问题。一个人安住了以后,我们可以说这个人已经开始修行上路了,他找到高速公路了。那么接下来是什么工作呢?就是调伏,你怎么去调伏你内心这种动荡的心。在本经当中今天就会讲到,用空假中三观来调伏内心。第一个,空观,是破除心中的妄想。我们前面是远离外在的相状,而空观是破除你心中的相状。因为,我们虽然离开了外在的相状,但是我们心中的妄想又会创造很多的相状——我相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来障碍自己。所以,你那个空观就是破除你心中的妄想所捏造出来的这些相状,你也要把它破掉,达到所谓的离念的心体。第二个,假观,这个假观就是你又要假借相状。比方说拜佛,你要对阿弥陀佛皈依。没有佛像你怎么皈依呢?所以,我们透过礼拜、称念、观想。这都是要有相状的,又假借一个假名假相来生起我们内心的功德法。所以它到最后(今天会讲到),离一切相而即一切法。我们破的是相状,但是开显的是一种功德法,法是不能没有的。但是这个法要怎么生起呢?你要假借相。所以这个假观,你又重新安立了假名假相,假借这个外在的假相来开显你内心的功德法。这个假观就是借相修心,又安立一个假相,安立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智慧乃至于忆佛念佛的假相来庄严自己的功德。这个就是假观。假观照俗谛理,空观照真谛理。第三个,中观,就是把空假这两个智慧达到平衡,使令空观不障碍假观,假观也不障碍空观,让它能够平等地运转。这个中观照中谛理。所以,在整个圆顿止观当中,第一个,你一定要安住下来。你的心老是在外境上活动,是很麻烦的,因为外境你控制不了的,变化太厉害。所以,先把心收回来,然后好好地调整你的内心,用空假中三观来调伏内心。这样子做有什么好处呢?我们就能够从自利的角度,成就如来密因修证了义;从利他的角度,成就诸菩萨万行首楞严。这可以说是一个最快速成佛的法门。这个是本经的中心思想。己二、答相随性遍以释相违性难分二:庚一、牒问;庚二、正答好,我们看经文,“答相随性遍以释相违性难”。这个地方有两个重点:第一个是“相违性难”,这是富楼那尊者心中提出的疑问。他说,七大的相状其实是违背我们如来藏妙真如性的。这一个难问,相状是违背理性的。因为他认为相状是障碍的,彼此间是干扰的,而理性是平等圆融的,那你怎么能够说相状有理性、理性有相状呢?所以,事实上相状跟理性是违背的,应该是各自独立,相状不能有理性,理性不能有相状。他提出这样的问难。佛陀的回答是“相随性遍”。他说,地水火风七大的相状,必须随着我们现前一念心性的理性,才能够周遍圆融,其实,相状跟理性是圆融的。以理事的圆融来破除富楼那尊者认为理事是障碍的。我们看到经文就会知道他的障碍在哪里。庚一、牒问庚一的“牒问”,正式牒示富楼那尊者心中的疑问。先把他的疑问牒示出来,先按定他心中的问题点。看经文。富楼那!又汝问言:地水火风,本性圆融,周遍法界,疑水火性不相陵灭。又征虚空及诸大地,俱遍法界,不合相容。,!佛陀招呼富楼那说,你又问到一个问题,说是地水火风乃至于虚空,这个五大如果讲到它的体性的话,当然是由我们一念心性所变现的,所以讲到摄用归体的时候,它的本性是圆融无碍的,而且是周遍整个十法界。既然它的体性是如此的周遍、如此的圆融,那么他生起疑问了:为什么水跟火会互相地侵夺、互相地陵灭呢?因为水是湿性的,火是温性的,有水的地方就不能有火,有火的地方是不能有水,这是很明显的互相障碍。那么一个体性周遍的东西,怎么就会生起这样的互相障碍的相状出来呢?这是他的第一个疑点。又者,你又征问说:虚空的体性是通达的,而大地的体性是障碍的;既然这两个体性都周遍法界,那么两个体性又为什么会互相侵夺呢?富楼那尊者的意思就是说:从现实的生活看,水火是不兼容的,虚空大地也不相容的;事相是互相地障碍,那么为什么理性是非常的圆融无碍呢?这个地方我们简单说明一下。这个地方先按定富楼那尊者心中的疑惑点。当然,后面佛陀会回答,说,因为我们心中对外境产生了执取,所以事相变成有障碍。佛陀说,你看,我就没有障碍。佛陀的身心世界,他能够小中变大,大中变小,一为无量,无量为一。为什么我们凡夫的世界是种种障碍呢?是我们自己的妄想把它执着,就使令我们在无障碍当中而变成了有障碍。其实是没有障碍的,它真的是周遍法界的,是互含互摄的。之所以障碍,只就是我们心中一念的爱取烦恼把它弄成这个样子。这个地方等于是先按定富楼那尊者的疑惑。庚二、正答分二:辛一、举喻;辛二、法合我们看庚二的“正答”。正式回答当中分两段:第一个,举喻;第二个,法合。辛一、举喻【图一】佛陀在回答法义之前先讲出一个我们容易了解的世俗上的譬喻。看经文。富楼那!譬如虚空,体非群相,而不拒彼诸相发挥。这是一个总标。佛陀说,为什么理性是圆融的,而事相是障碍呢?这个地方讲出一个譬喻。佛陀说,比方说你看那个太虚空,清净本然、周遍法界。身为太虚空,它的体性也不是光明相,也不是黑暗相;也不是动相,也不是静相……它可以说是离一切相。但是,它又不拒绝任何的森罗万象在虚空中来作种种的发挥、种种的显现。这个地方的意思指的是,太虚空就比喻我们现前一念心性,它是清净本然、周遍法界的,而这个群相指的是整个十法界的七大之相。你看我们一念心性,随顺杂染的业力就现出了六凡法界的七大,随顺四圣的业力显现四圣法界的七大相状,我们现出人道、天道、饿鬼道……乃至于佛道。所以说,虚空本身是没有障碍的,它能够显现整个十法界的七大的形相出来。先讲出这个譬喻。我们看第二段的详列,详细列出这个相状的差别。所以者何?富楼那!彼太虚空,日照则明,云屯则暗,风摇则动,霁澄则清,气凝则浊,土积成霾,水澄成映。说为什么这样讲呢?佛陀说,富楼那!我以下举出太虚空当中,七种的相状来解释(虚空能够同时含摄七种相状)。比方说,虚空遇到了太阳照射的因缘,它现出光明相。虚空本身不是光明相,但是只要太阳出来了,它就现出光明。虚空遇到了乌云屯积的时候,它显现出黑暗之相。虚空遇到了风去摇动的因缘,就出现一种动态的相状。虚空如果遇到了雨过天晴的因缘,把这些云雾都收摄了,它显现出清净之相。假设到了晚上,这个大地(你看我们净律寺)到晚上的时候,那个地气开始上升凝聚,虚空就现出一种昏暗污浊的相状。虚空如果遇到了尘土飞扬的因缘,它就产生一种模糊不清的相状。虚空如果遇到了水质很澄净的因缘,就能够显现反射种种影像的情况。同样一个虚空,因为在不同的因缘之下,它能够出现七种的相状,但是虚空本身都不属于任何相状。这个地方揭示了虚空跟相状之间的相互关系。就是说,它本身没有相状,但是它又不排除任何相状,是这个意思。我们看“征问”的地方。于意云何?如是殊方诸有为相,为因彼生?为复空有?佛陀讲出这七种相状以后,提出一个问题说:你的意思是怎么样呢?这些差别的七种相状到底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呢?“为因彼生”,是这些群相自己生起的,是自生?“为复空有”,还是太虚空把它生起来的,是他生?佛陀讲出虚空随顺七种因缘而生出七种相,又反问富楼那尊者说,这七种相是从什么地方而来?我们看回答。其实这以下是佛陀回答,富楼那没有回答。看佛陀回答。若彼所生,富楼那!且日照时,既是日明,十方世界,同为日色,云何空中更见圆日?若是空明,空应自照,云何中宵云雾之时,不生光耀?当知是明,非日非空,不异空日。,!这些相状假设是自己生起的。为什么有光明呢?光明自己生起光明,或者说太阳生起光明,自己生起的。佛陀就说,富楼那!比方说在虚空的白天有太阳照射的时候,太阳的因缘而生起种种的光明。这个光明假设真的是太阳生起的,跟虚空没有关系:欸,我看到有太阳,所以有光明!这光明相是哪里来的呢?太阳生起的,跟虚空没关系。好,那佛陀就反问了,那么这样子讲,当太阳出现的时候,这个十方世界应该都变成一个太阳的颜色啊!既然太阳能够生起光明,那么太阳一出来的时候,整个世界应该都变成太阳的光明才对啊!就只有一种颜色啊,没有其它种颜色才对啊,因为太阳绝对可以生起光明。那么为什么在空中你还可以看到圆形的太阳?如果说整个世界就变成太阳的颜色,你就看不到太阳,因为同一个颜色了。你可以看到太阳,表示还有对比,有些地方还是黑暗的。既然有些地方还是黑暗的,你就不能够说太阳能够生起光明,不能这样讲。它还是有它一定的因缘的力量。“若是空明”,说,不对,不是太阳生起的,这个光明是虚空生起的,虚空生起光明。这当然更有问题了。那虚空应该经常地发光、经常地生起光明来照射万物才对啊!那么为什么到了黑夜的时候,这些云雾聚集的时候,却出现了这种黑暗的相状而没有光明呢?既然虚空能够经常生起光明,那么为什么晚上的时候、云雾聚集的时候,却没有光明呢?所以总结,这个光明的相状不能够说是太阳生起的,更不应该说是虚空生起的,但是又不离开虚空跟太阳的相互因缘。这个地方到底在讲什么?它又说是虚空生起的,又不是虚空生起的。这种所谓的光明相、黑暗相,是表示整个我们五阴七大的相状。它这个地方是在破除我们一种自性的执着,就是发明无生的道理。它不自生,也不他生,所以是无生。所以,我们如果说光明是太阳生起的,那这个相就是真实的,因为它有生起的因。佛法是认为不能有生起的因,诸法是无生的,你不能够说谁生起的。一个东西有生起的因,那它表示有实体,有实体的你就不能改变它。太阳一定可以生起光明,那这个光明就不应该消失掉。其实不能这样讲。所以我们说是“因缘和合,虚妄有生;因缘别离,虚妄名灭”。它只是一种当处出生、随处灭尽的因缘假相。我们只同意生命中有假相,但是我们不同意生命有一个实体。那么关键在哪里呢?就是这个假相它从什么地方来?它没有从什么地方来,觅之了不可得。你问它从什么地方来?你找找看,找不到原因的,觅之了不可得。它只就是因缘和合的一种假相。所以佛法的意思就是说,相状,我们不能否定它存在,但是它没有生起的原因,因为它不能有实体。这个地方等于是破除我们对相状的执着。这是第一个譬喻。辛二、法合分二:壬一、正合上喻;壬二、重明理性这以下“法合”,以佛法的道理来合这个譬喻。这地方有两段:第一个,正合上喻;第二个,重明理性。壬一、正合上喻【图二】“正合上喻”,正式来附和前面的譬喻。这个经文当中是两段:“释疑”跟“合法”。不过圆瑛老和尚与海公长老在讲的时候,都是先讲后段。他说义理上先讲后段再讲前段会清楚。我们尊重长老的意思,先讲“合法”。“合法”当中有两段:第一段“标列性相”,第二个“征举影喻”。先看第一段。真妙觉明,亦复如是。汝以空明,则有空现;地水火风,各各发明,则各各现;若俱发明,则有俱现。前面是讲虚空跟七种相状的互动,这以下把它会归到我们这一念心性的道理。说我们众生本具的这个微妙觉明之心,体性也是这样子的。它本身是清净本然,不具足任何的相状,但是它也不排除整个十法界的相状在当中显现出来。也就是说,假设我们用虚空的因缘、虚空的业力来熏习这一念清净心,它就出现虚空的相状;你用地水火风的业力的因缘来熏习它,它就出现地水火风的相状。你同时地去熏习它,它同时就显现,它没有什么障碍的。为什么没有障碍呢?这以下又讲出另外一个例子。我们看下一段。云何俱现?富楼那!如一水中,现于日影,两人同观水中之日,东西各行,则各有日随二人去,一东一西,先无准的。不应难言:此日是一,云何各行?各日既双,云何现一?宛转虚妄,无可凭据。佛陀前面说,你用一个东西去发明,它现出一个东西。一个东西当然没有问题。假设你七大同时去发明,七大同时显现。换句话说,水火有可能会同时显现,只要你业力具足、因缘具足,水中有火,火中有水。这个道理当然不容易理解,佛陀只好讲出一个现实生活的事例来譬喻。,!为什么七大可以在同一个时间、同一个地点显现呢?佛陀说,比方说在一个湖水当中,我们看到显现出天上太阳的影子。天空中高挂一个太阳,我们去看湖水的时候,看到一个太阳的影子。当然,这个影子只有一个。但是两个人在湖岸上散步,两个人同时看这个水中的太阳影像的时候,两个人都看到影子。这两个散步,散来散去,一个人往东走,一个往西走,东西各别而行。这个时候,往东走的人就看到太阳是跟着他走的,这个影子是往东边去的;往西边走的人,他看到太阳呢?不对,太阳是跟着我走的,是往西边走的。所以这个太阳变成两个了,一个往东,一个往西,可以说“先无准的”。“先无准的”就是说,到底太阳是一个还是两个呢?就不决定了。要是十个人在看,太阳就变成十个。十个人往不同的方向走,太阳就往十个方向走。所以,太阳的数量是不决定的。其次,太阳的方向也不决定,它到底是往东还是往西,也不决定。这个地方是说,显现在湖水中的太阳影像,数量是不决定的,方向也不决定。所以,你这个时候不能问难说,这个湖水中的太阳明明是一个,怎么会变成一个往东,一个往西,两个?要是十个人在那边走,变成十个。东西各行,就变成两个太阳了。为什么湖水中只有一个太阳呢?太阳到底是一个、还是两个、还是十个呢?到底什么答案是对的呢?佛陀讲出一个答案说:“宛转虚妄,无可凭据。”每一个人讲的通通对,也可以说通通都错,因为它只是一种辗转的虚妄相状。因为它没有真实体性,你说它一个也对,两个也对,三个也对,十个也对。一个没有实体的东西,它完全是循业发现嘛。这个道理懂了以后,我们可以把前面的观念作一个总结,正式来解开富楼那尊者心中的疑惑,分成“相妄”跟“性真”。看经文。观相元妄,无可指陈,犹邀空华,结为空果,云何诘其相陵灭义?观性元真,唯妙觉明。妙觉明心,先非水火,云何复问不相容者?这个地方就是说,我们生命当中有两个内涵:一个是相状,一个是心性。我们对这个相状——我们由业力会变现很多的五阴的身心世界——这个相状怎么去观察呢?这个相状是虚妄的一种假相而已。这个假相你不能够指出它的一个真实的实体。就好像说,有一个人眼睛有毛病,看到了虚空的花。他眼睛有毛病他才看到虚空的花,而别人,一个健康的人,他没看到虚空花。你不能够说,欸,虚空明明有花嘛!另外一个某乙说,虚空根本就没有花!但某甲说,有啊,我就看到虚空有花啊。那我问诸位,虚空到底有没有花?答案就是:各人循业发现嘛!你有这个业力你就看到有花,你没有这个业力你就看到没有花。所以,当一个有毛病的人看到虚空有花的时候,这个虚空的花本来就是虚妄的。你又要期待虚空的花结成一种虚空之果,那当然是颠倒的。所以说,你知道七大之相是虚妄的,你为什么还要再问说,它会互相地侵夺陵灭呢?其实七大是不会互相侵夺的。我们过去讲过很多次了,水大里面一定有火大。水大如果没有火大,如果水大是只有水大,你烧开水,你烧一辈子它都不会烧滚,不可能。它没有火大的话,你就烧不滚,我们就没有滚烫的热水可以喝。“陵灭”的意思是我们自己的执着产生的,那只是一种相状。也就是说,其实相状只是因缘业力的一种假相,当处出生、随处灭尽的。它既然没有实体,也就不能够加以比较。“观性元真”,回光返照我们众生本具的这个现前明了的心性,却是真实不虚的。“真实不虚”是什么意思?它不能有变化!你看我们前生跟今生的相状变得很厉害,你看你前生也不是长这个样子。你看色法改变,你前生的感受也不是这个感受,你前生的想法也不是这个想法,这个色受想行识都不一样了。但是我的前生跟我的今生有什么东西没有改变呢?你的心性没有改变!你前生的心性还是现在这个心性;你无量劫来走到这个分上,你的心性还是这么一个心性;你成佛了,还是这个心性。所以这个叫真实的,真实的东西是不能变化的,它是一个圆觉光明的心性。这个圆觉光明的心性,它本身没有水火的相状,所以当然就没有彼此不兼容的问题了。为什么说“观相元妄,观性元真”?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。有时候我们会想,我们看到平常很多事情真的是有障碍,但是为什么佛陀、菩萨看事情都没有障碍呢?问题出在哪里呢?到底是谁对谁错呢?这里的“观相元妄,观性元真”,就是角度的问题。你看事情的时候,如果是一种心外求法,站在外境的角度来看事情,我保证你障碍重重,因为你被业力牵着走嘛;如果你把这个心收回来,站在现前一念心性的角度,法法消归自性,你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来看事情,我保证你没有障碍。这个障碍,就是说你站在“相”的角度来看事情,障碍重重。我们前面说,你一念的向外攀缘,启动了痛苦的根本,烦恼障、业障、报障;你看事情的时候你回光返照,安住现前一念心性,不迷、不取、不动,你看事情是如梦如幻的,完全没有障碍。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,后面更精彩!我们讲《庄子》的一个小故事来作一个譬喻。他说,有一天,白云往东边飞,飞了很远很远以后,到了东方一个大树的地方,看到一个白发苍苍满面慈祥的老人家绕着大树,非常快乐,又走又跳,双手又拍。白云就想,这个老人家怎么这么高兴呢?不就是绕着一棵树吗,为什么这么高兴呢?白云就停下来,问老人家说:老人家,您为什么这么高兴啊?这老人家就停下来,看了一下白云说,难道你有心事吗?白云说,我的责任很大的,你都不知道。它说,你看啊,我的责任是要让整个天地风调雨顺,让大家在雨水的滋润当中,得到万物的滋长。芸芸众生因为风调雨顺,能够丰收,才能够把饭吃饱。但是有时候我不能满意的。你看,有时候乌云经常来障碍我,弄得天上的气不清;有时候地气又郁结,弄得上下之气也不能交流。我的工作是障碍重重,弄得风不调雨不顺,我怎么会快乐得起来呢?白云又问这个老人:那你说我要怎么快乐呢?老人就说,吾弗知也,吾弗知也。这个我不知道,我不能回答你啊。他又走他的。白云没办法,就飘走了。三年后,它还是没得到答案。但是它想,这个老人家会快乐,事出必有因,它又往东边飘过来。这个时候它很虔诚,停下来,很恭敬、很虔诚地正式问老人家说,你一定要告诉我你快乐的原因。这个老人家就被它感动,说,好,那我告诉你。你要快乐啊,你要记住两个字,就是“心养”。这个“心养”的意思就是说,你用内心去长养一种清净的道。当然,以道家来说用自然之道,什么事情顺其自然。佛法是认为,你要能够以如来藏妙真如性的空假中三种道来长养你的内心。也就是说,你一个人要快乐,你的心却老是去住在外境,你不可能快乐。你看富楼那尊者的疑问,你就知道小乘人是法执很重,所以看到事情都是障碍的。那么为什么佛菩萨看到事情都是一为无量、无量为一呢?因为他的心没有住在相上,他用这种清净的道,二空真如之道来长养内心。那你说世间上到底有没有障碍呢?答案很简单,看你站在什么角度嘛。你要心外求法,你一定有障碍;你法法消归内心,就变成没有障碍了。就是这样子。这个是角度的问题。所以,“观相元妄,观性元真”,相状是虚妄的,障碍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。虚空的空花会障碍谁呢?因为你执着它为实有,所以它才产生障碍。壬二、重明理性分三:癸一、明不变随缘用;癸二、明随缘不变体;癸三、结责迷情其实到这个地方,已经把富楼那尊者的障碍点回答了,但是佛陀又把它发挥出来,“重明理性”。我们看壬二,“重明理性”,再一次地发明我们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随缘不变、不变随缘的道理。这个地方有三段:第一个,明不变随缘用;第二个,明随缘不变体;第三个,结责迷情。到这个地方佛陀就正式地讲到这一科的重点,所谓的“三谛理”的重点。癸一、明不变随缘用【图三】看第一段,明不变随缘用。这个地方有两段:第一段讲到众生的杂染缘起,第二段讲到诸佛的清净缘起。富楼那!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,而如来藏,随为色空,周遍法界,是故于中,风动空澄,日明云暗。众生迷闷,背觉合尘,故发尘劳,有世间相。从现实的角度,我们的确是障碍重重。你看,我们内在的烦恼经常干扰我们,业力也障碍我们;外在的果报相也种种不如意,烦恼障、业障、报障。佛陀有种种的自在,而我们种种的障碍。那这个问题出在哪里呢?同样一个心性——这个地方就讲到,作用不同,缘起不同。我们看,众生把这个心性错用了。佛陀说:“富楼那!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。”这个“汝”当然指的是富楼那尊者,但是古德说,其实包括整个九法界众生。“以色空”,这个色空就是我们在一念的心性当中产生了一念的无明妄动,所谓的想要向外攀缘的一个心。无明妄动以后就产生了所谓的三细。三细,简单地讲就是产生能所的对立,所以产生了种种七大的相状出来。可以说是迷真起妄,一念的迷情产生了色空,产生了种种的五阴、六入、十二处、十八界乃至于七大的相状。“相倾相夺”,前面是讲到迷真起妄,这个地方讲执妄为真。前面还是阿赖耶识的依他起,这个“相倾相夺”变成遍计执了。我们对于这样的一个相状又产生个人的爱取,产生很多的爱憎取舍。爱憎取舍以后,就使令有些东西我们产生:()净界法师【首楞严王三昧】要义
剑开虚空 百年后我依旧是团宠 恃楚而娇:秋先生的心尖宠 我在群星有座城 万古最强神帝 盗神戒传承者楚风闯都市 弃妻似锦 重生当天断绝关系,我变身万亿富翁 修仙:我真没想当舔狗! 深山密窟 怎么到我重生就被病娇识破 结婚送盆小绿草 随身空间之傻女傍上了国家爸爸 系统情深:尤少,傅小姐又气跑了 一人之下:我自红尘逍遥 直男生涯惨遭滑铁卢 不能死的路人甲炮灰 盗天仙途 独占病因 心淼归来:纳川的宠妻日常
我是空间的旅人,时间的行者我追逐真理,寻觅起源我行走诸天,求真万界我是传道者,亦是冒险家。另外,我真的很凶,超凶(看封面)!声明1本书尽量走合理认知世界的路线,有自己的观点设定,不喜勿扰!声明2本书中的内容并不真科学,并不全合理,因为没有实际基础,纯属作者菌的蘑菇想法,作者也写不出全无bug的小说。...
李逸飞,大唐前太子李贤之子,因其父被武则天毒害,从小就被逍遥老人收养,十年之后,学艺有成的李逸飞下山报仇,最后经过与武则天的一番较量终于将女皇降服,成功光复李唐江山,揽江山美人于一身,享受人间帝王之风流。...
作为醉月楼唯一一个男人,杨辰觉得压力很大。通过我洗的衣服来判断,李姐姐胖了两斤,王姐姐瘦了点,还有,能不能别让马姐姐穿那么性感的衣服,我洗衣服压力很大的。杨辰需要每天像老鸨这样汇报着工作。除此之外,他还要严守自己的贞操。杨辰,今天晚上来侍寝!让姐姐亲一个!记住,别躲,今晚,你是我的。...
一个被部队开除军籍的特种兵回到了都市,看他如何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翻云覆雨...
前世黑莲花白蓁被人在车上动了手脚车祸去世,穿越成了合欢宗女修白千羽,开启了和前世开后宫没什么不同的修仙之路。这篇算是某某宗女修炼手札的同人,但是是否玩游戏对看文没啥影响,文不会收费,大家放心追,女主是自设的无心海王型号。挂是挂了修真的名头,其实本文没有着重写女主初期修炼,主要还是着重她成为女王之后的故事。全文分三部分,第一二部分女主一边双修一边把以前给她使绊子的人给除了,手段稍微有点粗暴残忍,结果奇奇怪怪自称系统的东西出现了,告诉她,她已成为了这条世界线的主人,同时她设计把自己也拱成了修真大陆的无冕之王。第三部分开幕,无冕之王并不是这么好当的,一边要均衡各大势力,挑对自己有用的掌握在手里,一边要处理情人们的修罗场。。。。偶尔,系统还会给她出难题,让她暴打外来入侵者。然而白蓁(千羽)对此表示,挺好玩的,再来点。本文可能微微有点女尊倾向,女主床上小淫娃,床下真女王,没心没肺,快乐加倍。有疑似正宫,但是基本不会出现1v1的情况,女主这么强,配一个男的太亏了(啥?)。预警,女主从目前的伦理道德来讲,确实是渣女,而且吸溜子也没想洗。...
(都市热血小说)叶龙曾是世界上公认的文武奇才,所到之处,再强大的敌人也得望风而逃。然而,就是这样的叱咤风云人物却突然放弃耀眼光环,回到灯红酒绿的都市保护大小姐!他性格冷酷张狂,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!凭借惊人的本能和超人的智力,在繁华的天骄市上演一场激情四射的热血人生!PS本书读者群128492045(豆丹家族)...